由于父母的原因也可能引发孩子抽动症!

时间:2023-06-23 14:58:51来源 : 哔哩哔哩

6岁的小狄(化名),1年前开始频繁眨眼、挤眼、耸鼻子...之后被查出抽动症

起初,小狄主要是通过吃药来控制抽动症状,可是效果并不理想。

后来,小狄爸在网上无意间看到“抽动症无药可医”的言论,便认为这病根本治不好。


【资料图】

再加上对之前的治疗很失望,小狄爸和小狄妈商量之后,就不打算让小狄继续治疗。

最近因为开学,小狄的症状似乎越来越多了,开始咧嘴、甩手、耸肩膀...

小狄爸担心孩子在学校没办法专心学习,就和小狄妈带着孩子找到了薛燕芳主任。

在了解小狄的抽动症状和之前的治疗经历时,薛主任还发现了一个秘密

在诊室里,她观察到,除了小狄有明显抽动症状,连小狄爸和小狄妈也同样有类似的表现。

小狄爸主要是清嗓子、翻眼,而小狄妈主要是耸鼻子。

详细询问之后得知,原来小狄爸和小狄妈的症状是从小就有,直到现在也从来没有去检查诊断过。

经过薛主任的提醒,小狄爸才注意到自己的这些表现不同寻常。

而且他怀疑,孩子之所以患上抽动症,可能和自己的这些症状有关系。

针对小狄爸的这个疑问,薛主任解释道,抽动症的发病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而不是单一的因素,比如:

①孕产因素(孕期异常、新生儿脑缺氧、黄疸高、脑缺血)

②感染因素

③精神因素(惊吓、激动、忧伤、看惊险、刺激性的动画片等)

④家庭因素(父母关系紧张、离异、训斥或打骂等)

⑤环境因素

⑥心理因素

⑦遗传因素

⑧其他因素(过敏、一氧化碳中毒、外伤、癫痫、中毒性消化不良等

也由此可见,抽动症的确存在遗传的可能性。

据相关调研结果显示,抽动症的遗传是由带有致病基因的父母(任何一方)传给孩子的,男孩、女孩都有可能被遗传,而概率大约为40%~50%

但并不是每一个拥有抽动症基因的孩子都会表现出抽动症的症状。

有专家认为,遗传只是诱发抽动症因素之一,就算是患有抽动症也不代表会形成抽动症的基因。

所以,家长也不要过于紧张,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,减轻压力,会降低抽动症发生的几率。

但抽动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疾病,一旦家长发现异常,必须及时就诊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治疗,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。

危害一

继发学习困难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,严重抽动使患儿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。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,不能集中听课,日久则造成学习落后,成绩下降,来自同学的歧视或嘲笑,甚至厌学、逃学。

危害二

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随年龄的增长,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,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、同伴的交往,产生自卑感、社会退缩、社交障碍以及品行纪律问题,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。

危害三

个性发展问题4~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,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,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。难以建立自尊、自信、健全的人格,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,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。

儿童发育行为疑难病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因病情的复杂多变,再加上患者个体情况不一,不同时期状况存在差异,治疗有着不同的难度。另外,儿童发育行为疑难病治疗不是简单的用药就能解决问题,而是应该针对患儿的个人情况决定,不断调整治疗方案,才能有效治疗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